當俄羅斯因去年入侵烏克蘭而在全球舞台上越來越孤立時,它急切地想在任何地方找到朋友。本週,普京避開了G20等國際峰會,因為他面臨國際通緝令,歡迎朝鮮統治者金正恩,雙方據信討論了軍火交易。但這不是最近唯一一次來自亞洲流氓國家的外交訪問。
上週,緬甸代表團訪問了莫斯科,並簽署了兩國選舉委員會合作備忘錄,根據緬甸官方媒體報導。
在過去十年中,非政府組織和外國政府派出觀察員監督緬甸選舉,2015年選舉有1,000名國際觀察員獲得認可觀察,2020年選舉有100多名國際觀察員監督。
但自2021年軍事政變將該國推向暴力政治動盪以來,原本會監督投票的組織決定不參加軍政府舉行的下一次選舉,以避免給預期的“假”過程帶來任何合法性。
緬甸何時舉行政變後的首次選舉還不清楚。它原定於今年舉行,但已推遲至2025年,因為軍政府繼續延長其緊急狀態,並制定法律禁止有意義的反對。
現在緬甸正轉向其長期合作夥伴俄羅斯,後者一直向軍政府提供其用於對付本國公民的武器,學習如何舉行選舉。緬甸代表團9月6日至12日訪問莫斯科期間,討論了“選民教育”和“有效媒體利用”等話題。國營媒體報導稱:“代表團還探討了俄羅斯的選舉方法、舉行選舉的條件、競選程序和文化方面的問題。”
緬甸選舉委員會主席U Thein Soe還被邀請觀察明年的俄羅斯總統選舉,普京預計將在那裡連任第五屆任期,領導一個在經濟學人民主指數中一直被評為威權主義的國家,其地區和全國選舉經常被批評為預先安排。
安娜·馬特維耶娃(Anna Matveeva)是倫敦國王學院俄羅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,她說,新合作協議是俄羅斯展示它仍有盟友的一種方式。而對緬甸來說,她補充說,俄羅斯的支持為軍政府最終的選舉提供了急需的認可,否則它可能一無所有。
“將有某種正當性的假象,”馬特維耶娃說。“在某種程度上,我認為他們會嘗試確保它在程序上是正確的。他們會想確保有參與。但當然,這個程序和參與將在一定程度的控制下進行。”
與此同時,緬甸發現自己成為其通常外交夥伴中的局外人。東南亞國家協會(ASEAN)長期奉行不干涉政策,一直在分裂如何處理緬甸的問題——這種緊張關係本月初再次浮出水面,當東南亞領導人聚集在雅加達參加該組織的最新峰會時。雖然印尼和泰國等一些國家選擇通過安靜外交來促進緬甸的和平,但馬來西亞、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其他國家公開譴責軍政府的行為,並抵制其參與國防合作的努力。
由於對緬甸的分歧使東盟越來越不相關,軍政府已開始與那些也被西方機構拒絕或邊緣化的國家聯手。它今年獲得了中國領導的上海合作組織對話夥伴地位,現在正試圖加入金磚國家——最初由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集團,今年擴大到包括沙特阿拉伯、伊朗、埃塞俄比亞、埃及、阿根廷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,它呈現了一種替代西方主導的經濟秩序。(中國和印度也明顯避免批評緬甸的軍政府。)
奧斯陸和平研究所博士研究生Amara Thiha說:“緬甸與俄羅斯合作的目標不是為了抗衡任何現有結構,因為他們知道這不是他們的戰場。”相反,他說,軍政府正在“試圖介入一種新的架構。”